及时补水补液防止手口传播肠胃病毒!

2017-06-18 12:34:30 来源:
分享:

近日,1条对宝爸宝妈发出的温馨提示在微信朋友圈疯传,内容大致为“新的病毒性肠胃炎正在全国上下迅速蔓延,症状为发热、上吐下泻、吐呈喷射状、泻为拉水到脱水。多数诺如病毒,反复发热,呕吐,无食欲,且免疫极低”。消息1出,很多家长为之耽忧。

记者重新兴县妇幼保健院了解到,自去年12月以来,儿科门诊小儿病毒感染类的急性肠胃炎接诊病例不断爬升,12月中旬为高峰期,占了儿科门诊接诊量的约30%。

据了解,现阶段感染病毒性腹泻病例有减少趋势,但市民仍须提高警惕,做好预防。

两类病毒致腹泻

“也不知从哪里感染到了病毒,我女儿头几天突然发热得很利害,继而腹泻,泻的都是水,为此还住院3天。”提及女儿的病情,市民谭小姐心痛不已,“没隔两天,帮忙照顾女儿的婆婆也出现腹泻症状,跟女儿症状极其类似。”

近段时间来,类似谭小姐女儿的病例,新兴县妇幼保健院儿科平均每天接诊10多例。“根据临床病情份析,今年秋冬季病毒性腹泻中,主要是感染轮状病毒的。最近几年来爆发比较严重的诺如病毒在新兴蔓延现象也趋于明显。”新兴县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邓仕林告知记者,通过疫情监测,感染轮状病毒的病例比去年同期明显减少,“感染病毒性腹泻类的住院病患在去年12月中旬到达最高峰,现在有所回落。”

据介绍,轮状病毒与诺如病毒感染导致的症状极为类似,诺如病毒以肠道传播为主,经过饮用或食用受污染的水和食品传播,感染后,会出现发热、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其粪便为浠水便或水样便。

“与轮状病毒相比,诺如病毒的感染性更加强烈,症状更加凶险,例如发热比较严重。轮状病毒是小儿腹泻常见病毒中典型的1种,之前接触过轮状病毒的大童和成人都比较少受感染。而诺如病毒却不然,是近几年爆发的1种比较新型的病毒,有很多人群未经感染,体内缺少抗体容易相互感染,人群普遍处于易感状态,相对来讲比较容易爆发。”邓仕林介绍。

而轮状病毒1般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病程1般为7天,先吐后泻,腹泻症状逐步明显。在第34天时,腹泻进入高峰,1般7天后,机体逐步产生抗体,病毒被清除体外。

要及时补水补液

据了解,目前并没有针对此两种病毒的殊效药,主要通过补水来减缓病情。对没有频繁呕吐、轻度脱水的患儿,邓仕林建议,可利用口服补液盐补充丢失水份,并根据患儿接受程度,少量屡次饮用。症状比较轻的情况就可以够用低钠盐混合葡萄糖兑水喝。

市民梁女士的2岁宝宝感染病毒后出现呕吐、腹泻等1系列症状,眼看宝宝脱水情况严重,梁女士担心不已。

“起病进程中,若出现严重脱水的,应当及时救治,及时补水补液,1旦延误,则会出现电解质混乱的症状,引发精神状态差、循环障碍,乃至休克等问题。”邓仕林表示。

市民潘小姐向记者反应,在其宝宝感染病毒腹泻两天后,其母亲也出现呕吐、发热、腹泻等类似症状。邓仕林提示,此两种病毒会附着在各种各样可接触性物品上,及时补水补液防止手口传播肠胃病毒,不管是小孩或是成人都须多加预防,在平常生活中要养成勤洗手、食品熟吃、不喝生水等健康习惯。“在公共场所,特别要注意避免小朋友用手接触口部。”

1旦感染,由于人体的消化性能很低下,饮食要平淡,应以适当进食白粥水为主。过量过杂进食其它食品,则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对病情恢复是不利的,呕吐腹泻腹痛的症状更加严重。

■链接

医生提示,面对病毒性腹泻,市民们普遍存在以下4个误区:

误区1:有病无病都服用抗病毒口服液、食用中药制剂。正所谓“是药3分毒”,这类做法可以说没有预防效果。若无病,却过量食用反而会使免疫性能降落,有害无益。

误区2:脱水严重者不愿意补充液体,滥用止泻药。很多家长遇到宝宝腹泻的情况就滥用止泻药。事实上,在腹泻初期时止泻,会使病菌积在肠道上,其呕吐腹胀腹泻反而更加严重。腹泻有时是人体的1种保护反应,机体里面有病菌有需要排出来,过于剧烈时会引发副作用,例如失水、电解质混乱,用太强的止泻药反而危害更大。

误区3:腹泻中,进食水果、蔬菜。在急性腹泻中不建议,应在恢复以后才喂食。由于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的纤维质、半纤维质均有增进肠道蠕动作用,反而会加重腹泻,及时补水补液防止手口传播肠胃病毒。

误区4:给腹泻宝宝禁食。呕吐时可暂时禁食,当呕吐减缓时,在腹泻大量丢失水份的情况下,必须要补充水份,否则会加重脱水和酸中毒。可口服补液盐,喂少许粥水、母乳,少许屡次喂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