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是我国华南和东南亚地区多发的恶性肿瘤,广东是鼻咽癌的多发地区。研究已证实,几近所有鼻咽癌都与EB病毒感染相干。此前,科学家对鼻咽癌的易感基因、高致瘤性EB病毒亚型的研究已获得1定成果,可对EB病毒“入侵机制”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笔者4月1日得悉,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山东大学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曾木圣教授团队首次揭开了EB病毒入侵第1道防线被打开的谜团——研究团队发现了可介导EB病毒感染鼻咽上皮细胞的关键份子NRP1,并以“NRP1是介导EB病毒感染鼻咽上皮细胞的关键因子”为题,将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Nature)子刊《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上。
科学家已证实几近所有鼻咽癌都与EB病毒感染相干,而EB病毒又必须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份子才能进入和感染宿主细胞。“EB病毒要感染到上皮细胞,是个非常复杂的机制,需要经过很多关卡。”曾木圣说,在这个进程中病毒首先要跟上皮细胞接触,首次揭示EB病毒入侵第一道防线如何被打开,这是1套机制;随后,病毒被装载到细胞中又需要经过另外一套机制。
研究者此前就发现,在EB病毒表面有1种糖蛋白叫gB,gB表达量多的病毒可高效感染上皮细胞,但1直以来“推动”gB感染的上皮细胞受体是什么,病毒入侵的防线是怎样被打开的,大家其实不清楚。
为了解开这个谜,首次揭示EB病毒入侵第一道防线如何被打开,曾木圣研究团队首先建立了EB病毒直接感染的高效感染鼻咽上皮细胞模型,感染率提高了近100倍。“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上皮细胞膜受体份子NRP1(Neuropilin1,神经菌毛素)是介导EB病毒感染鼻咽上皮细胞的重要分子。
有了NRP1的作用,病毒入侵的1道道“关卡”就像多米诺骨牌1样被“推倒”了。“举个例子,NRP1可以和gB上的1段特殊结构域产生相互作用,使得EB病毒以1种内吞机制进入鼻咽上皮细胞,实现感染,而NRP1依赖的EGFR-ERK信号通路也被激活了,终究成功感染并导致癌症产生。”曾木圣说。
这1研究发现有何意义?“过去鼻咽癌的医治都是放疗、化疗,但很多肿瘤都是通过这些方式治疗的,没甚么特异性。这1发现为研发EB病毒疫苗提供了新思路,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研发以NRP1为靶点的抗EB病毒感染的小分子抑制剂和抗体,为终究实现更优化的个体化治疗打下基础”。
相关新闻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