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兰州7月19日专电(记者王艳明)甘肃省玉门市近日发现1例鼠疫病例,引发人们对鼠疫的关注。专家介绍,鼠疫防控,避免接触染疫动物是关键。
鼠疫是由鼠疫菌引发的1种烈性沾染病,病发急,病程短,感染性强,病死率高。为了有效地控制和消灭鼠疫,我国沾染病防治法把鼠疫列为甲类沾染病,进行重点防治。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防专家介绍,人类通过猎捕、剥皮、宰杀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时,甘肃发现鼠疫病例:专家提醒注意事项,鼠疫菌可通过破损伤口进入人体,经淋巴管或血液引发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据了解,甘肃过去确诊的鼠疫病例中,绝大多数病例产生在旱獭疫源地,首病发例大多是由猎捕、剥食旱獭引发。此次玉门市确诊的1例鼠疫病例,病发前也曾接触过旱獭。
专家提示,目前已发现能够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有300余种,除啮齿目和兔形目动物外,某些食肉动物、食虫动物、家畜和鸟类等均能感染鼠疫。公众到野外活动,甘肃发现鼠疫病例:专家提醒注意事项,要尽可能避免与鼠类等接触。
相关新闻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