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去年查出500新生儿患听力障碍!

2017-06-15 15:33:52 来源:
分享:

青岛去年查出500新生儿听障,孕期如何预防胎儿听力障碍?近日,记者从青岛市妇儿医院得悉,2014年,青岛市对8万新生儿的筛查中,确诊了500余名新生儿存在听力障碍。医生提示,孩子1至3岁是语言发育最快的时候,对孩子的听力检查要越早越好,不要存侥幸心理。

去年,青岛市共从8万余名新生儿中筛查出500余名听力有问题的患儿,青岛市妇儿医院儿保科主任王文媛介绍,新生儿诞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诞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青岛市妇儿医院接受进1步诊断,青岛去年查出500新生儿患听力障碍。对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患儿应当在诞生后6个月内进行相应的临床医学和听力学干预。

“听力不好的孩子在6个月以内进行听力干预是最有效的。”王文媛称,青岛去年查出500新生儿患听力障碍,孩子1岁前是语言积累阶段,1岁~3岁是语言发育最快的时候,而7岁之前是语言发育期,如果孩子有先天听力缺点,过了7岁再干预效果就很差了。婴幼儿阶段如果出现听力障碍,除导致聋哑、言语发育缓慢等问题,还容易给孩子带来心理问题。

王文媛提示,正常的孩子1诞生,听到声音的刺激就可以产生下意识的反射动作。1岁的孩子基本能听懂简单的话,还能依照大人的指令做出简单的动作。如果孩子诞生后历来不被巨大的声音吓到,或没有甚么声音能把熟睡中的孩子吵醒,孩子模仿成年人的声音比别的孩子晚乃至历来不会主动模仿,语言发育明显延迟,这时候候家长就应当警惕孩子的听力是不是有问题了,应抓紧到医院检查救治。

1、关注耳聋遗传史、家族史:先天性耳聋多有其家族史,除耳发育不良外,还常伴随其它器官畸形、内脏异位,构成各种综合征。据全国聋病基因库最新研究,包括药物性耳聋也有遗传基因,携带药物性耳聋的变异基因的人,在使用耳毒性药物时,即使在安全用药的范围内也会产生听力侵害。对先天性耳聋贵在预防,提倡优生学,制止血亲或近亲婚姻。对父母有药物性耳聋史的胎儿、婴幼儿,应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2、预防病毒感染:母体妊娠得病毒感染、特别妊娠3个月是胎儿听觉器官发育构成的重要阶段,可造成胎儿听觉器官发育不全或缺点。另外,妊娠期不要接受预防注射。婴幼儿病毒感染,罹患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猩红热、流脑等感染病,或疾病高热亦可致听觉障碍,1旦产生病毒感染应及时医治,建议运用清热解毒中药抗病毒医治。

3、妊娠期避免腹部放射性诊断、医治,以避免引发胎儿听觉器官的放射性损伤。

4、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性药物。

5、避免噪声:胎儿、婴幼儿久长、延续置身于噪声环境,青岛去年查出500新生儿患听力障碍,可造成物理性、永久性听力侵害。

听力高危胎儿的特点:

1、有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新生宝宝,这在有听力障碍的宝宝中占有相当1部份,它是由于内耳毛细胞、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的器质性病变,阻碍了声音的感受,引发听力消弱或丧失。

2、家人中有感音神经听力损伤的。

3、母亲在孕期发现有宫内感染,如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发热等。

4、母亲在怀孕期间处在有噪音的环境中,青岛去年查出500新生儿患听力障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