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春季多风,气候转温,人容易得外感。要预防和治疗感冒,首先必须明白自己患的感冒是哪类,切忌病急乱投医。在中医的角度,如何预防和用药呢?
辨证下药
从中医角度,感冒分风热、风寒、暑热3种。在春季,感冒以风热、风寒为主,因用药不同,且同1方法在不同体质的人身上有不同的功效,所以不可1概而论。多产生于春季的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袭表,肺气失和而至。如果平时吃太多带有热气的食品,人的体质就会有不同程度的脾胃湿热或胃肺积热症状,这样的体质1着凉,便会得风热感冒。除此,劳累和常常熬夜也是病因之1。
风热感冒的症状多为吞咽口水时有异物感、咽痛、喉干、鼻干、皮肤干、大便干涩、小便偏黄等。其医治1般以清热利咽、辛凉解表为主,切忌服用温性或温补食品,而应经常使用桑叶、菊花、薄荷等中药。
建议冲饮疏风清热茶。将3钱连翘、3钱射干放入保温杯的茶隔内,注入500毫升热水,盖上杯盖,泡30⑷0分钟,然后放入5钱金银花,再泡5分钟,待闻到花香即可饮用。3药共饮能辛凉透表,清热解毒,舒缓感冒引发的喉痛不适。
风寒感冒1般产生在秋冬两季,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而至。与风寒感冒相反,其1般症状为受寒、发热、头痛无汗、周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舌苔发白等。用药以辛温解表最为适合,如防风、苏叶、麻黄等散寒中药。
平素体质衰弱易受凉的人,则较易感染风寒。病发早期有少许鼻水或鼻塞,但吞咽口水时无异物感,没有喉痛;常伴随怕冷、大便易泻及小便清长等症状。因此,切忌服用凉性或生冷食品。
不同体质的人都有可能出现风寒感冒,春季感冒,中医如何对症下药?。若在感冒早期,发现自己的感冒症状与上述风寒感冒的特点吻合,则推荐冲饮驱寒生姜茶。取生姜3片,葱白1段,防风3钱,将所有材料剪碎,洗净,春季感冒,中医如何对症下药?,放在保温杯的茶隔内,注入500毫升热开水,盖上杯盖,泡15⑵0分钟便可饮用。3药适用可解表散寒,即能使机体发汗,表邪随汗出而解。
暑热感冒,产生于盛夏暑热季节,1般症状为发热不退、心烦意乱、口渴微恶等。常常使用藿香、佩兰、苍术、茯苓、薏米等入药,以芳香化浊、清暑化湿为好。
因人而异
针对不同的人群,儿童、成人及老人因体质不同也应采取不同的医治方法。
1般来讲,儿童的肺、脾和肾都会偏弱,且身体抵抗力较差。除要注意保暖,儿童应养成吃早餐的习惯,春季感冒,中医如何对症下药?,食用粥、米粉等有米气的早饭以养脾胃,保持大便通畅,平日可适当食用黑木耳、鲜淮山及鲜百合等食材。建议家长可1周两次煲南瓜红枣排骨汤给孩子增强体力。
比起儿童,成人的身体对天气的适应能力较强,较少有得伤风感冒的机会。寒冷时节可取南北杏仁、鲜百合、圆肉、茯神、蜜枣、猪展,将所有材料洗净,春季感冒,中医如何对症下药?,加清水煮约1小时便可服用。其中,圆肉补血安神、滋养心脾,百合能滋肺润燥,茯神有健脾安神的作用,加入南北杏仁可养肺止咳、润肠通便。
年过410的人,阴气自半,随着年纪渐长,气血不断减弱,脏腑性能衰退,免疫力降落,容易得外感。建议应调理脾胃,重视补益。平日可取乌鸡、党参、田7、北沙参、玉竹、无花果,把所有材料洗净,加清水煮1到两个小时即可。党参补益气血,田7活血化瘀,配合北沙参及玉竹能到达滋补强身的作用。
同时,市面有很多中成药可供选择,但在未经中医诊断,患者就服用中成药易出现“药不对症”的情况;有时患者会同时服用多种中成药,以致服药量太大,适得其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医师,对症下药。
(作者系注册中医师、香港养生作家)
相关新闻
上一页:东莞狂犬病连续4年零感染
下一页:我国未来脑疾病负担或达万亿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