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发的病毒性肝炎,最近几年来,我国的丙肝病发人数逐年增加,2012年我国上报的丙肝病例数达20余万人,相比于2011年的病发人数增加约15%。
清远市疾控中心专家特别提示市民,最近几年来丙型肝炎患者逐渐增多,丙型肝炎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或仅感觉轻度疲劳乏力,但它比乙型肝炎更容易转化为慢性肝炎,并可能继续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市民应提高警惕。
身体无端疲倦,警惕感染丙肝
62岁的刘老师10年来每一年体检都正常,近1月来感觉疲倦、腹胀,肝脏部位还隐隐作痛,来到医院救治,经检查后却被告知得了丙肝,沉默的丙型肝炎危害可不小。
据专家介绍,丙肝病毒(HCV)1989年才被发现。1993年以后,我国临床用血开始筛查HCV。目前我国丙肝病毒感染者超过4000万,过去很多人是输血感染,现在主要是不安全注射和医源性传播等。
据介绍,感染丙肝后常见的症状是感觉身体无力,即使经过了充分休息,这类疲倦感仍会延续。其他症状还有:右上腹短暂性刺痛、恶心、呕吐、食欲消退、体重减轻、肌肉关节疼痛、睡眠不好,出现短时间的记忆困难、精力难以集中等。但上述症状通常较轻,疾病发展速度慢,病人肝功能指标多为正常或轻度异常。丙肝有时不容易被患者和医生发现,但背后病毒10分猖獗,悄悄地腐蚀肝脏,在社会上构成了藏匿的、未被诊断的慢性丙肝人群,也构成了1个极具危险性的藏匿的沾染源群体。
丙肝最易漏诊,感染后果严重
研究表明,10%—15%的慢性丙肝患者在感染20年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产生率骤升到1%—7%。
“丙肝患者之所以容易漏网,最主要缘由是其起病藏匿不容易发现;同时,目前对丙型肝炎的宣扬不够,大多数人对检查乙型肝炎病毒6项及转氨酶比较重视,却不把丙肝病毒抗体的筛查列入常规检查,检查丙肝病毒核糖核酸的情况就更少了,致使1部分患者漏网。”清远市疾控中心表示,其次,由于大约1/3的丙肝患者转氨酶水平正常或基本正常,症状又比较藏匿,因此,仅仅通过转氨酶水平的筛查可能又会漏掉1批丙肝患者。
另外,目前对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常常使用检查方法是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但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抗-HCV出现较慢,窗口期(“窗口期”是指人体感染HCV后到外周血液中能够检测出抗体的这段时间)有2—6个月,乃至1年,也是导致丙肝容易漏诊的主要缘由。
及时抽血检查,防治丙肝靠“3早”
刘先生在2013年9月份的时候出现乏力、恶心、头晕等不适,失眠多梦,到当地医院检查,结果居然是丙肝。曾在多家医院治疗,折腾了34次,刘先生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乃至有恶化的迹象。后来,医院根据刘先生的病情,制定了科学的医治方案,经过8个月时间的治疗,刘先生的不适症状明显减轻并终究消退,食欲也恢复得很好,沉默的丙型肝炎危害可不小。又经过1段时间的巩固治疗后,他的肝功能恢复正常,病毒完全清除,病情康复。
“虽然丙肝早期症状不明显,但其实通过抽血检查,可和早发现丙肝。”有关人士指出,诊断丙型肝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是丙型肝炎病毒的标志物(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是不是为阳性,沉默的丙型肝炎危害可不小,2是有无肝侵害及侵害的严重程度。
目前定量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水平,可减少部分病人的漏诊,这为丙肝患者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带来了福音。
相关新闻
下一页:吃补品会加重炎症性肠病病情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