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是第3个中国房颤日,今年中国房颤日的主题是“关注心房颤,阔别脑卒中”,旨在让公众关注房颤卒中的危险和抗凝的重要性。
在6月5日开幕的东北、华北8省市区心血管病学术大会(521大会)上,世界心脏同盟理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大1教授对健康界记者说,房颤是1种与全身状态相干的疾病,中国房颤日:带房颤生活,一样要活得很好,同时还与睡眠、心理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千万不可只针对房颤本身谈预防和治疗,而是1方面要对患者全身状态进行评估后再干预,另外一方面要对房颤患者提供包括戒烟、药物、运动、营养、心理全程服务。以抗凝和改进症状为主,不苛求心脏复律。让患者可以长时间带房颤生活,并且取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抗凝是重要治疗方法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万征指出,在中国30~85岁居民中,房颤得病率为0.77%,得病人数已达数百万,房颤已成为1种血汗管流行病。与无房颤人群相比,房颤患者罹患卒中的风险高出近5倍,并且房颤相干性卒中的致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很高,有效抗凝医治是预防和下降房颤相干卒中及其血栓栓塞事件病发率的关键。
胡大1也指出:“目前房颤治疗存在误区,患者和医生们都在关注心脏复律,认为只有复律才是根治。但是即使以目前认为效果最显著的射频消融为例,平均实行两次的整体有效力也仅70%,同时有30%的患者会复发。有效的抗凝治疗是预防和下降房颤相干卒中及其血栓栓塞事件病发率的关键。”
“与大祖传统认识不同,阿司匹林主要用于抗血小板治疗,其实不是抗凝药物。”胡大1说,“华法林虽然存在如医治窗口窄,需要采血进行血药浓度监控等不便,但华法林照旧是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
但是遗憾的是,我国房颤患者接受抗凝医治的比例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当前全球房颤卒中高危人群口服抗凝药的利用率为34.4%,而中国仅为13.5%,而且当前的抗凝治疗也不规范。
“科学认识抗凝医治,积极接受抗凝治疗,提高抗凝治疗规范性,可以为患者带来减轻症状、下落卒中风险的收益,中国房颤日:带房颤生活,一样要活得很好,帮助患者长时间带房颤生活,而且能够活得很好。”胡大1说。
为患者打造“4S店型”服务
胡大1和万征均指出,虽然最近几年1些新型口服抗凝药如阿哌沙班、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已在我国上市,可以更方便、安全和有效预防房颤导致的卒中,但提高公众对房产相干性卒中的预防意识,和建立主动为房颤患者提供卒中预防知道和服务的体制、技术、团队1样是疾病防治工作的关键。
我国已在迅速发展以患者为中心,以团队服务为核心的心脏预防与康复事业,打造包括血汗管疾病管理、服务、关爱为1体的血汗管健康“4S店型”服务模式。胡大1与万征呼吁,全国血汗管预防与康复团队应尽快与国际接轨,为房颤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胡大1还侧重指出,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大、伴随疾病多,切不可盲目选择进行射频消融,寻求心脏复律,而应选择在规范抗凝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戒烟、药物、运动、营养、心理5大处方,进行心脏康复。
特别在讲到房颤的心理干预时,胡大1指出,许多房颤患者堕入明显焦虑情绪当中,睡眠也遭到极大影响,症状愈来愈重,生活质量很差。其实只需要医生1些正能量引导,加上睡眠干预,消除焦虑情绪,症状可以得到显著改良。
相关新闻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