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关”认识误区多!

2017-05-27 15:30:38 来源:
分享:

提到类风湿关节炎,以往人们普遍认为是1种“不治之症”,是“不死的癌症”。的确,类风关是1种难治性的风湿病,病因复杂,表现多样,医学上曾对其束手无策,过去许多患者长时间承受着疾病的痛楚,终究关节变形和残疾。但是,近10多年来,现代医学对类风关的医治效果已有了明显的改良,医治的目标不再局限于“止痛,控制症状”,而是“减缓病情”,禁止关节破坏,避免残疾。要实现这1目标,关键就是“初期规范医治”。惋惜的是,目前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尚存在许多“误区”。中山东大学学附属第6医院风湿免疫科黄建林教授介绍,门诊中下面几种误区常见,希望患者能尽可能避免。

误区之1:西药副作用大,中药比西药好

这类认识是毛病的,其实“凡药皆有毒”,不论中药、西药都是如此,如果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中西药各有所长,应当扬长避短。西药的免疫抑制剂大多有循证医学研究,疗效明确;中药作用缺少循证医学研究,抗风湿中药有些是毒性很大,例如雷公藤可抑制生殖功能和出现急性粒细胞缺少,如果麻痹大意不注意监测而盲目利用,可致使严重后果。但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用药并周密监测,可保安全耐受。

值得警惕的是,1些江湖游医就是利用患者这类心理,以所谓祖传秘方、偏方来迷惑患者,上当者甚多,结果是花了冤枉钱,还耽误了疾病的医治。因此,如果怀疑得了类风关,“类风关”认识误区多,应当到正规的医院救治,比较好到风湿病专科检查和医治。

误区之2:激素不能服,用了要上瘾

这类看法不全面。之前,类风关医治中较多采取强的松,最近几年来,已较少将激素作为首选的医治药物。但是,对1些关节症状严重,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仍不能减缓症状,或伴随明显全身症状或内脏器官受累时,仍需要采取激素治疗,但剂量已远低于之前。患者没必要“望激素而生畏”,应由专科医生决定取舍。

误区之3:得了类风关,“类风关”认识误区多,10之89要残废

没必要过分担心。的确对部分严重的类风关患者,或未坚持正规治疗的患者,会导致关节畸形,功能消弱,但是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如果能够捉住病发初期1⑵年的时间,采取正规的治疗和随访,严重的畸形完全可以免,患者可以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即使有少数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关节畸形,也有可能通过骨科手术进行治疗。残废不残废,除决定于病情本身轻重不同外,有无坚持接受正规医治起相当重要的作用,“类风关”认识误区多。

误区之4:是不是患类风关,测定类风湿因子便知

并不是如此。这也是1些非风湿科医生容易产生的错觉。类风湿因子阳性并不是类风关所特有,其他1些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同等样会出现阳性反应。而类风关患者中也仅85%左右类风湿因子阳性,另15%患者类风湿因子始终可为阴性。值得提出的是,对阳性者1定要检测滴度,没有滴度的阳性对诊断是没成心义的。类风湿因子检测只是类风关诊断中的参考指标之1,医生需综合化验、临床症状、体检等多方面资料,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误区之5:自行买药吃,不常去医院

到医院随访,其实不仅仅为配药。医生要视察患者病情改变,有没有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必要时要做1些化验检查,医生还要决定药物剂量的增减和品种的更换。

还有的患者,在正规医院医治短时间内又见不到明显疗效,便看广告买药,或是托人弄1些所谓殊效药物,“类风关”认识误区多,土药医治。这些药的组成1般来讲仅仅是地塞米松、消炎痛和维生素。而卖药的会说:“本品全部由草药配方和维生素构成”,是风湿病的殊效药。确切,患者在服药的初期感觉非常止痛,但这些药物不可能真正减缓病情,盲目长时间用药,关节照样严重变形,且可能带来胃肠侵害(乃至消化道出血、穿孔)、骨质疏松、感染、糖尿病等不良反应。因此,看广告买药或自购土药非常容易出现危险,而且会使本来简单的病情变得复杂。

■网友观点

@史文森:媒体每提到类风湿关节炎,都会说它是“不死的癌症”,我觉得这样会加重患者对疾病的恐惧!

@浑身不舒服:现在网上有很多医治“类风关”的广告,大多数都不靠谱。

@小明的妈妈:这个病真的很折磨人,不能干活,不能长时间走路,有时候腰都不能直起来……

@病友321:希望这个“不治之症”能够早日得到根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