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集中屠宰和冰鲜上市有助于防控禽流感。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日前,惠州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划定惠城区活禽经营限制区的通告》,明确20日起,以惠城区为试点单位划定活禽经营限制区,明确限制区范围内不再设立活禽零售市场。禽肉“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的模式到底好在哪里?它与我们的健康又有哪些关系?惠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沾染病预防控制科科长肖和龙接受了记者采访。
H5N1禽流感病死率高达6成
南方日报:人类偶尔也会感染上季节性流感,禽流感与其相比有什么不同?
肖和龙:季节性流感可以致死,限制活禽交易可切断禽流感传播渠道,但致死率很低,禽流感死亡率则较高,其中H5N1禽流感致死率在5到6成,对人类生命要挟大。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禽流感病毒感染禽类后禽类其实不病发,但这类禽源的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后可引发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乃至死亡,限制活禽交易可切断禽流感传播渠道。
自2013年8月份惠州出现全省首例H7N9的病例以来,尔后每一年冬季都有H7N9的病例报告。有证据显示,活禽市场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发的危险因素,携带病毒的家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多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感染来源。
限制活禽交易可大大下落暴露风险
南方日报:那么,限制活禽交易为什么能够下落禽流感病毒沾染风险呢?
肖和龙: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惠州市疾控中心在活禽交易市场活禽档口的刀具、砧板、残留肉碎等抽取了360份监测样本,发现H5病毒的阳性率到达8.6%,H7病毒的阳性率到达2,限制活禽交易可切断禽流感传播渠道.2%。
这个监测结果说明,市场外环境也有禽流感病毒,且能够引发人体感染禽流感的机会。比如市民去禽类档口买菜,停留时间长,或接触了有病的禽类等增加了暴露的机会,就有感染的风险,如果是身体不好,有基础疾病的人,感染禽流感的风险更加大,后果更加严重,限制活禽交易可切断禽流感传播渠道。所以,限制活禽交易就是切断了禽流感病毒沾染途径。
同时,实行集中屠宰把可能产生的风险缩小在1个区域内,且区域内的工作人员经过科学的防护,感染的几率很小。经过检疫合格后的禽肉产品生鲜上市,而公众感染的几率就更小了。
0℃至⑷℃冷链配送肉类口感更好
南方日报:很多市民认为买活禽的禽肉口感更好,冷链配送能保证口感吗?
肖和龙:在肉类加工工艺中有1个重要环节叫“排酸”,就是把屠宰后的肉类快速降温,使肉逐步成熟,并具有特殊的鲜香味,这个进程中各个环节须在低温控制中进行。因此,0℃至⑷℃冷链配送不但对食品的营养和口感没有影响,乃至可以说口感更好。
同时,在排酸的进程中,肉类中的血水等组织液会相继排出,市民买得手的禽肉是“净重”,相比也更划算。
相关新闻
下一页:秋季如何预防小孩感冒?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