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篇《我在美国治痛风》的文章在朋友圈疯转,说的是,1位中国病人在国内看痛风多年,医生又是要求阔别海鲜啤酒,又是用药谨慎,却始终不见起色。而在美国看病时,美国医生治痛风不必忌口?,美国医生告知他“基本不用改变饮食习惯”,用的药物起始剂量是中国医生的4倍,服药半年后,这位病人回归美食世界,“56年痛风都没犯过”。痛风没必要忌口?美国医生用药神过中国医生?看了此文的读者不但内心疑问多多:我这些年忍的嘴都白忍了吗?
饮食:忌口是常态,程度要看尿酸水平
对此,广东省第2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李天旺分析认为,首先,虽然单靠饮食控制对尿酸水平的影响有限,但这绝不意味着饮食控制对痛风治疗不重要。不管是国内还是欧美国家,所有痛风医治指南均明确要求痛风患者需要减轻体重,控制饮食。人体内源性生成的尿酸占了80%,外源性(如饮食摄取嘌呤产生)占了20%左右。也就是说,完全不吃东西,只能减少20%的尿酸比重。但这是不是代表饮食控制没甚么功效?李天旺主任认为,机体每天通过肾脏排出的尿酸量是大致固定的,如果在内源性没法减少的情况下,再有外来叠加,日积月累就有可能会致使尿酸水平大幅升高,引发痛风。“10年8年前,痛风病人很少,现在门诊1个上午就有10几210个。整体来讲,跟饮食习惯与结构有很大关系。”
对是不是忌口,李天旺主任明确指出,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高尿酸没有得到控制,就应当严格控制饮食。而痛风稳定期,尿酸水平达标(360mmol/l)后,略微吃1些,则问题不大。另外,尿酸大部份是通过肾脏从尿液中排泄,其次是汗液,除饮食控制之外,也要注意多喝水和运动。
另外1个需要注意的认识误区是,痛风跟高尿酸血症有关,但只有10%⑴5%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后会发展成痛风。有的人尿酸很高,暂时没有引发痛风,就以为不需要忌口。但其实,高尿酸血症还会影响肾脏,也是引发心梗等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需要及时干预。
药物:尿酸降太快也会致使痛风
而在药物使用上,上述文章称,中国医生推荐1天100毫克别嘌醇,还吩咐注意副作用,美国医生却给出400毫克的起始量,再逐渐递减,中美医生差别如此之大?
李天旺主任解释,个例不能推行到普通人群,1开始就用400毫克的量,是绝对不应当的,美国医生治痛风不必忌口?。第1,别嘌醇用来治疗痛风是个很传统很老的药物。这个药的副作用相当大,药物超敏反应严重时可致剥脱性皮炎,还会影响到肝肾心等内脏功能,1旦出现药物超敏反应,死亡率非常高。传统观点认为,过敏除跟体质有关外,跟用药剂量也有关系。痛风治疗指南1直要求从小剂量开始用,没有过敏反应才能逐步加量。
李天旺主任介绍,2013年,有研究对从1950年⑵012年12月这52年来发表的所有跟别嘌醇过敏相干文献进行了荟萃分析,得出“是否是过敏跟用药剂量没有明显相干性”的结论。不过即便如此,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跟剂量的关系仍值得继续研究与关注。
第2,现在研究表明,别嘌醇的过敏反应,与1种叫做HLA-B*5801的基因密切相干,这个基因在欧美白人中阳性率只有2%,在亚洲人种中却高达6%⑻%。在上述文章中,病人在中国已用过这个药,所以美国医生开此药时也就没必要推敲过敏的风险因素了。但虽然如此,1开始就用400毫克的量,在李天旺主任看来还是欠妥的。李天旺主任解释,临床上有个现象,痛风是不是发作,除跟高尿酸有关,还跟尿酸水平的波动有关。急性发作期,有3分之1的病人尿酸水平其实不高。也就是说,“血里面尿酸太高会发作,太低也会发作”。
李主任解释说,尿酸盐晶体在组织里移行才会引发痛风发作,但如果长时间高尿酸,血液中的尿酸会到达1定饱和和平衡状态,超过血液溶解度的尿酸会跑到组织中,逐渐堆积起来构成多尿酸钠结晶固体,美国医生治痛风不必忌口?。如果平时血液中有足够多的尿酸,这类固体就不会溶解,渐渐会钙化变成痛风石。但如果短时间内高剂量降尿酸药物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急剧降落,组织中的多尿酸钠结晶会溶解变成单尿酸钠结晶,就会在组织中移行,致使痛风发作。“吃别嘌醇,尿酸降得太快,构成比较大的梯度差,就会致使组织中的尿酸盐结晶溶解,引发新的发作。”李天旺主任说,临床上有的病人吃了没几天药,反而痛风发作更频繁利害,就以为是医生开的药不行。实际上是由于药物降尿酸降得太快。所以,从小剂量用起,除推敲安全,另外一方面是让尿酸安稳缓慢下落,减少痛风发作机会。“所有指南都要求先小于100毫克,肾功能不好的病人还要减量。2⑸周后再渐渐增加。美国这位医生倒过来用药,是跟所有指南不符合的,美国医生治痛风不必忌口?。”
相关新闻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