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小中风患者明显增多 多因小血管堵塞所致!

2017-12-28 12:03:37 来源:
分享:

进入冬季后,由于天气寒冷,中风的患者会明显增多,冬季小中风患者明显增多 多因小血管堵塞所致。目前,广州各大医院神经内科病房都爆满,连走廊都不能不加床。据广州医学院第3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周伯荣介绍,近50%的人由于高血压引发脑出血,还有近50%的人由于小血管梗塞而出现“小中风”。专家表示,眩晕、急躁易怒、记忆力降落、听力降落、情绪低落等都可能是“小中风”的迹象,还多是再次脑中风的危险信号,应予以高度重视。

细小血管梗塞,

“小中风”逐步增多

肢体麻痹、口眼倾斜、语言不利,这都是我们熟知的中风表现,但是周伯荣说,实际上这类由于大血管梗塞或爆血管引发中风的病人已不常见了,反倒是由于小血管梗塞而出现的“小中风”更加常见。

65岁的陈大伯,这几天突然就不爱说话了,1整天也就1两句,呆呆坐着,主动性很差。家里人还以为他心情不好,到广医3院救治时,周伯荣建议其先做1个头部的MR,结果发现其下丘脑有1处血管梗塞,大概有1厘米长的病变。由于脑部血管梗塞,这才致使陈大伯出现突然少言寡语的症状。

与陈大伯不同的是,出现小中风的李先生得了失忆症。周伯荣说,53岁的李先生近期的记忆力明显降落,刚说的话转身就忘记了,家里人还以为他在装蒜,根本没人以为他是中风,结果在医院1做检查,才得知李先生脑部海马区(这个部位专管记忆)血管梗塞了,因此出现了类似“失忆症”的症状。

周伯荣表示,据统计,有42%⑹8%的人中风时,出现的是小血管梗塞,而且症状其实不典型,不容易引发人们注意。目前,该院病人中就有近1半的脑中风患者是由于小血管病变而入院治疗。

小中风不典型,

1/3患者1周内会再发

由于只是小血管梗塞,因此,患者产生中风的症状其实不典型,因此家属常常不知道这些症状就是中风先兆,以致错过比较好医治时机(1般应当在3小时内用药治疗),冬季小中风患者明显增多 多因小血管堵塞所致,结果,由于耽误了治疗,最后又再次产生中风,致使更加严重后果。

刘先生,49岁,因工作压力大,在2011年上半年出现3次左眼失明,第1次出现眼前发黑,失明1分钟,这并未引发他本人的重视,第2次出现失明10分钟,以后他到眼科去看病,也未发现问题。结果,在第3次出现失明后1小时就产生了偏瘫。

周伯荣说,据统计显示,产生小中风患者在1周内约1/3的概率会再次发作,而且再次发作的时候,有可能出现严重的脑梗死或脑出血。专家强调,1旦发现小中风,既不能粗心大意,也不能惶恐失措,应当立即到大医院的神经或脑病专科去做进1步检查,侧重检查血脂、血粘稠度、心脑血管状态、血糖、尿糖等指标,以便尽早地发现病变。

注意保暖,

“小中风”不忘抗凝治疗

1般来说,中老年人如果感觉手脚无力、头晕、看东西模糊、记忆力降落等症状时,应当警惕小中风发作。此时,首先要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其次,患者还应尽早就诊,通常在3小时内就诊,医生会赐与积极治疗,避免病情进1步加重。通常,对中风的患者,冬季小中风患者明显增多 多因小血管堵塞所致,医生会建议以下3种医治:

(1)抗血小板聚集医治: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主要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使之不能构成微小血栓。

(2)积极医治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病。

(3)用药物医治无效时,可斟酌手术和参与治疗。

最后专家提示,气候变化特别是寒冷是中风的引发因素,而中老年人对季节多变的气候适应性差,因此,中老年人在冬季应注意保暖,高度警惕中风产生。

Tips:

小中风出现时的先兆

1、手脚麻痹或软弱无力,手中拿的物品有时忽然落地;

2、突然出现短暂视物模糊,看东西不清晰;

3、突然失语或吐字不清或说话困难,而且很快恢复正常;

4、经常头痛,有时乃至突然发晕,但迅速苏醒;

5、近期内出现记忆力降落,特别是近期记忆;

6、缘由不明的智力消弱,冬季小中风患者明显增多 多因小血管堵塞所致,注意力不集中,常平白无故地“出过失”;

7、情绪抑郁,不爱说话,沉默寡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