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恙虫蜱虫之祸为何难以扑灭?!

2017-12-10 18:00:17 来源:
分享:

“健康无‘恙’,不要‘螨’撞”,这是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防治螨类沾染病的宣扬口号。

这个良好的愿望,其实不由于疾病防控机构的提示,得到完全的实现。2012年5月下旬,广佛等地前后出现中老年人被恙虫叮咬后感染恙虫病、终究器官衰竭致死的病例。

小小的虫子,引发巨大的健康恐慌。究竟是什么缘由,使这些南方常见的小动物,成为死亡的“使者”,它们又是否是我们生存环境中唯1的“致命杀手”呢?

致命武器

今年5月底,广州市4位老人由于被恙虫叮咬而感染恙虫病,其中3人终究因多器官衰竭离世。

“恙虫咬人夺命”1时成为各地关注话题,“别来无恙”等成语被赋予了新的意思。而广州几位不幸去世的老人生前曾去过的晓港公园,则成为“禁地”,草坪被围起来,喷杀恙虫的农药也被紧急使用。1场公共卫生危机,逐渐被消弭无形。

就像人们对这件事情关心得快,忘记得也快1样,恙虫病历来就不是新发的疾病,也不是类似SARS那样的人群感染性疾病。从1952年开始,我国已有恙虫疫情报告,到1985年之前,每一年报告的病发数都在1000例左右。尔后1直到1990年,每一年报告病例数都超过2000例。以后由于全国性的恙虫疫情报告取消,再没有准确的数字。

此次出现恙虫病病例的广州,实际上是这类病的“老家”。1948年,正是在广州,中国学者首次分离到恙虫病的病原体。1958年,广州地区经过努力后,基本控制了恙虫病的流行。但最近几年来,该病例有重新抬头的趋势,几近每一年都有恙虫病的报告,但叮咬致死的案例并不是每一年都产生。据广州市疾控中心罗雷博士介绍,中国南方恙虫蜱虫之祸为何难以扑灭?,广州市从1995年开始,对恙虫病又开始了系统的监测,其中最近几年来最集中的1次爆发在2006年,中国南方恙虫蜱虫之祸为何难以扑灭?。

罗雷说,所谓的恙虫病,其实应当称作“丛林斑疹伤寒”,是通过恙虫传播的1类疾病。这类病既不同于普通的病毒感染,也不是细菌感染,而是1种被称作“立克次体”的微生物感染后引发的身体病变。而且引发恙虫病的,也不是传统的立克次体,而是1类后来被称作“恙虫病东方体”的病原体。

恙虫是这类疾病的唯1传播媒介,但并不是所有的恙虫都会传播恙虫病。据罗雷介绍,传播恙虫病的实际上是恙虫的幼虫,也就是恙螨。“恙螨之所以会感染恙虫病,缘由就在于它在自然界的寄主携带恙虫病东方体”。而这类病原体,在南方地区,多存在于鼠类身上,鼠类,恰恰又是恙螨主要的寄主。

“由于第1代恙螨寄生在鼠类身上,产生的蛹里携带了恙虫病东方体,等待其成熟变成恙虫产卵后,孵化出的第2代恙螨,这些恙螨如果继续寄生在鼠类身上,则没问题,如果叮咬了人,则会传播恙虫病”。也由于如此,罗雷说,控制恙虫病的产生,关键就在于灭鼠和杀螨,同时在户外活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

恙虫病东方体之所以能致命,中国南方恙虫蜱虫之祸为何难以扑灭?,缘由就在于“它是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郑学礼说,这相当于人体内原本的抗体对其不能产生有效的作用,要产生细胞内抗体才行。虽然使用抗生素能抑制病原体的危害,但“由于细胞膜的渗透性较差,不能及时产生效果”,所以基础免疫能力较差的中老年人,有可能由于恙虫叮咬致命,而即使是免疫能力强的人,叮咬后也不免留下1个“焦痂”之类的记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