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近9成受工伤工人索赔遭拒!

2017-11-25 02:58:15 来源:
分享:

到了年底,农民工的权益问题再次遭到注视。日前,1份由北京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公益机构北京行在人间文化发展中心联合发布的《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安全与职业保护调研报告》,将眼光聚焦到农民工的职业保护领域。

《报告》研究者用5年时间,全程跟踪统计了北京地区约50个工地的73起工伤案例后发现,在遭受职业灾害的群体中,报告称近9成受工伤工人索赔遭拒,89%曾遭受工伤拒赔,而建筑业资质挂靠、层层分包机制,令37.1%“带队进城”的包工头,转身成为资方拒赔的“爪牙”。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0万亿元大关,成为中国经济第1支柱产业。而建筑业农民工,已占中国农民工总量的1/5,占中国人口的3%。上述《报告》却显示,职业灾害与工伤拒赔,已与“恶意欠薪”并列成为建筑工人的主要伤害源。其中,超过1半职灾工人是因“防护措施缺失”和“频繁赶工”而导致工伤事故,高空坠落又是最主要职业灾害,占到58.9%。

《报告》还显示,95.9%的职灾工人没有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仅4.1%取得过职业资历证。“职业培训的缺失致使建筑工人没法做到按章操作、安全施工。”《报告》执笔人李大君告知记者。另外,“维权难”仍困扰着职灾工人。高达89.1%的受访者既无劳动合同、又无工伤保险。“劳动关系认定”,被60.2%受访者列为第1大维权难点,“赔付履行难”位列第2。

“工伤索赔程序的‘1头1尾’,让高达8成的职灾工人遭受‘杀手锏’,工人实得赔偿与应得赔偿之间差距小于10%的维权案例,只有2.7%。”《报告》写道。

调查同时显示,受访职灾工人中,只有15.1%选择严格依照工伤维权程序维权,7成选择以法定程序以外的方式维权,乃至有12.4%的工人放弃了维权。“维权程序繁琐、时间本钱高是放弃的最主要缘由。另外,支持这部份群体维权的气力,1半来自社会公益人士,近3成来自其亲友,来自司法渠道的支持太少,只占调查样本的1.4%。”李大君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认为,建筑业资质挂靠、层层分包制,极大下落了建筑工人的安全保障。工伤以后,还诱使包工头与工人“反目”。

“资质挂靠与层层分包已成为建筑行业通行的潜规则。即总包建筑公司不直接组织工人施工,而是将工程以专项施工的方式,分包给劳务分包公司。调查样本中,94.5%工人所在的劳务分包公司为私人挂靠,由包工头拉人进城。私人挂靠者为实现利润最大化,下降安全生产设施投入、安全管理流于情势,报告称近9成受工伤工人索赔遭拒,76.7%的职灾工人未受过工地的任何安全教育。”《报告》写道,“而1旦产生工伤,总包公司常常推给劳务分包公司,劳务分包公司推脱给包工头。包工头不1定具有支付赔偿的能力,又不愿为失去劳动能力的工人负责。因此,调查样本中没有1例取得了总包公司的赔偿,报告称近9成受工伤工人索赔遭拒,仅11%取得了分包公司的赔偿。”

从《报告》调查情况看,在出现职业灾害后,只有8.2%的包工头对工伤维权报支持态度,而高达89.1%包工头对工人的工伤维权态度消极,其中,有近4成的包工头,直接阻碍工人的维权行动。

《报告》因此呼吁,国家应严格杜绝资质挂靠、层层分包、转包等非法行动,力促建筑总包企业与工人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工会、人社部门、教育等部门,为建筑工人提供免费的职业教育。“完善《工伤保险条例》也很重要,将工伤赔偿‘先行支付’到劳动者最需要救助的阶段,而不以‘没有工伤保险’为借口。”李大君建议,报告称近9成受工伤工人索赔遭拒,“在工伤认定程序上,建议落实‘举证责任颠倒’的操作原则,只要用人单位拿不出工人非在本单位遭受工伤的证据,就要采信工人工伤的事实,启开工伤快速认定程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