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肝病治疗现状堪忧 逾八成患者使用低效药物!

2017-11-13 17:56:29 来源:
分享: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都是病毒性肝炎,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重要缘由,中国肝病治疗现状堪忧 逾八成患者使用低效药物。研究表明,全球80%的原发性肝癌都是由病毒性肝炎引发的。当前,我国约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000万例丙肝感染者。但是,面对如此庞大的患者人群,医治现状却不容乐观。专家指出,3大问题致使我国肝病防治情况不佳,中国肝病治疗现状堪忧 逾八成患者使用低效药物,规范化管理迫在眉睫。

问题1我国逾8成乙肝患者仍在使用低效药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指出,虽然我国肝病诊疗水平在过去10年中,获得了举世注视的进步,但有效控制肝脏疾病,预防肝硬化、肝癌的产生,还是当前肝病防治管理体系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2010年12月,更新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布,修改了慢性乙肝的医治目标,并首次提出‘如条件允许,开始医治时比较好选用抗病毒作用强和耐药产生率低的药物’。但是调查发现,逾8成患者仍在使用诸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低效高耐药的抗病毒医治药物,而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唯一不到3成的患者使用此类药物。

问题2肝病医生的规范化培训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

“迄今为止,我国肝病的诊断和医治多由感染科医生承担,还没有真正建立肝病专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体系,致使肝病医生的成长有很大的自发性、随意性和不规范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魏来坦言,肝病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肝病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但由于地域发展不平衡,我国的肝病诊治水准也存在很大差距。大城市中大医院的医生接受国际理念较多,医治相对规范,而2、3线城市的医生,在治疗进程中,常常存在诸多不规范现象,更不用说乡镇1级医院的医生,中国肝病治疗现状堪忧 逾八成患者使用低效药物。

医生的认知落后,直接导致患者治疗上的偏差。魏来介绍说,2012年,1项在全国12个2、3线城市,针对2500个患者用药种类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高达33%的患者仍在使用高耐药药物拉米夫定,9%的人还在使用抗病毒疗效较弱的阿德福韦酯,只有13%的患者在使用《指南》中推荐的强效低耐药抗病毒医治药物恩替卡韦。

问题3患者“只选便宜不选合适”导致病情反复

还有很多患者,“只选便宜不选适合”的医治观念,导致病情反复。对此,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贾继东感到非常痛心。

贾继东表示,肝病医治的目的,不是单纯寻求各项指标转阴,而是要预防肝硬化和肝癌。最新数据显示,如果使用恩替卡韦,5年的原发性肝癌产生率仅为3.7%,明显低于未治疗的患者。同时,其对改进肝功能,逆转肝侵害意义重大,96%的病人肝脏组织学改良,88%的病人肝脏纤维化减轻。因此,在第1次接受抗病毒医治时如果选对了医治药物,不但能下落因耐药而致使的病情反复,而且还能减少肝硬化和肝癌所带来的治疗负担。

对策诊疗体系割裂的现状必须改变

为加速我国肝病诊疗规范化管理的前进脚步,在卫生部指导下,日前,中国医院协会牵头启动了“中国肝病诊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又称“鲲鹏计划”。这是我国首个以推行肝病诊疗规范化管理为目标的大型综合性肝病防治项目,首批将覆盖全国23个城市的40所沾染病医院或综合医院,在未来3—5年内,将结成超过百所医院的行业同盟。

据魏来介绍,“鲲鹏计划”将聚焦病毒性肝炎和其他肝病防治领域,从多个方面推动中国肝病防治管理体系的建设,包括促进诊断与医治的规范、质量控制,推动肝病学科发展,提升肝病诊疗整体水平。项目的另外一个重要目标是通过加强学术交换,鉴戒国外经验,改变我国目前肝病诊疗体系割裂的现状,同时帮助2、3线城市的医生提升认知,提高治疗水平。

另外,该项目还将成立专家委员会,制定并推出《中国肝病规范化管理白皮书》,进1步促进肝病规范化管理进程。

>>>>H7N9禽流感疫情进展如何,如何防治?请关注39健康网“H7N9袭中国”即时报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