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了,2003年SARS(非典)以后,香港人已习惯了出门带口罩;更重要的,自SARS后,香港15间公立医院建立起1整套沾染病防疫机制从病源诊断、呈报、隔离、治疗到医护人员防范。
威尔士亲王医院的“抗非斗士”、香港中文大学防治感染病研究中心主任许树昌4月9日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香港都足以对抗新1轮禽流感的爆发。
“只要在48小时的黄金治疗期内确诊用药,口服达菲或注射帕拉米韦都可以挽救禽流感重症病人的生命,存活率高达83%。但如果贻误治疗时机,7成以上病人可能丧命,香港专家:H7N9致死率高达30% 原因系存误诊漏诊。”
许树昌还确认,只要持有效香港身份证,在所有公立医院急症医治禽流感等感染病,每天仅需花费100港元,香港专家:H7N9致死率高达30% 原因系存误诊漏诊,诊疗、住院全包。私家医院遇有沾染病个案,会就近转介公立医院。
截至9日,香港所有9例疑似H7N9感染个案已全部经测试后排除。特区政府计划从4月11日起对所有内地和本地活禽进行H7病毒抽样检测。
非典10年
“经历SARS1劫,街坊们至今心有余悸。听闻华东出现H7N9,委员会当机立断拨专款采购2万只口罩备用,生怕禽流感真的来了断货。”香港淘大花园业主委员会联会主席叶兴国俨然已全副武装,准备再上“战场”。
10年前的非典1役,淘大花园重灾,叶兴国成为“抗疫英雄”。
2003年3月,非典疫情肆虐淘大花园,329人感染,42人死亡,9龙湾淘大1度成为“出租车司机拒载的目的地”,时任特首董建华下达死命令对“疫厦”E座封楼隔离。
叶兴国当年曾受前总理温家宝亲身接见。他介绍说,非典至今,委员会已累计斥资100万港元,全面升级防疫设施。访客进门必先酒精消毒,生化空气消毒器24小时杀菌,就连冲厕用的咸水缸都用上了纳米技术,可谓“星级医院式小区”。
医院方面,为了集中控制风险,私家医院1般不处理禽流感等沾染病,15家公立医院自2005年起,每家配置80张隔离病床,至今全港已累计超过1400张。
以2003年“重灾区”威尔士亲王医院为例,许树昌回想,当年根本无任何防感染机制,1个源头病人两周内感染了18个医护人员,不到30天,全院4成医生感染,剩余60%的医生护士虽然人心惶惶,也只能硬着头皮顶上。
相关新闻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