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H7N9传染源或为正在长江口休息候鸟!

2017-11-07 20:55:25 来源:
分享:

关于这突如其来的H7N9病毒,关于华东地区为何成为这场流感的“源头”,关于会不会产生人传人的可能性,大家都期待着实验室和专家能早日解开谜团。

昨天,我省病毒专家,浙江公共卫生应急监测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卢亦愚博士,向记者表露了病毒的最新研究情况,并表示H7N9病毒极可能是野生鸟类带过来的“外来户”。

记者采访农林大学王晓杜博士,王晓杜认为候鸟多是H7N9病毒携带首恶的这类推测,具有1定的科学道理。

实验室最新消息:

H7N9未产生变异,病毒多是“外来户”

浙江首例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患者,其病毒分离出毒株。实验室人员正在对病毒的毒力、特性、耐药情况进行研究。而对目前分离出来的H7N9禽流感病毒,专家观点1致:到达人体以后,未产生大的变异。

我省病毒专家,浙江公共卫生应急监测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卢亦愚博士,专家称H7N9传染源或为正在长江口休息候鸟,向记者表露了病毒的最新研究情况。

与病毒打了30多年交道的卢亦愚博士,专家称H7N9传染源或为正在长江口休息候鸟,从电脑中调出病毒的基因测序图,与上海、安徽的H7N9病毒进行了对比,长长的1串测序中,只有少数几个标注红色的字母,提示基因序列之间的细小差别。

卢亦愚说,病毒与细菌很不1样,病毒1定要活在细胞等“活物”体内,才能生存下去。所以提取病毒毒株,实际上就是把病毒“养”起来,让它们不停地复制。

凭多年经验,卢亦愚提出自己的看法,H7N9禽流感病毒多是“外来户”。

为何这么说?卢亦愚表示,这是由于H7类型的病毒,之前在浙江的禽类中是比较少见的。

早在6~7年前,卢亦愚曾主持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畜流感基因重组对人类流感影响的研究”的课题,专家称H7N9传染源或为正在长江口休息候鸟,当时,想取用H7类型的病毒来做研究,遍寻浙江的各个相干部门实验室,没有,连禽类身上也很少见。

仰仗这1点,卢亦愚觉得,H7N9病毒,对包括浙江在内的长3角来讲,极可能是野生鸟类带过来的“外来户”。

农林大学王晓杜博士证实:

浙江境内鸟类,之前没有发现H7N9病毒

昨天下午,记者采访到了浙江农林大学老师王晓杜博士,长时间从事研究禽类疾病的专家。

他告知记者,H7N9其实不是1种全新的病毒,更不是最早在家禽身上产生的。2008年6月14日,在西班牙的1只小水鸭的样本中,就发现了H7N9病毒。

他表示,候鸟多是H7N9病毒携带首恶的这类推测,具有1定的科学道理。最有可能的传播途径是,候鸟先传给家禽,再由家禽传给人。

现在有人将H7N9的感染源,锁定在了春季在长江口小憩的候鸟身上。

首先,现在是大量候鸟在华东区域湖泊、杭州湾和各个港口等处小憩的时候,与最近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的区域,不谋而合。

其次,从病毒核酸遗传学上分析,H7N9的基因片断,H和N都来自候鸟,而且这类病毒在候鸟等野生与家禽身上,确切可以相互传播。

但候鸟是首恶这类推测,究竟正确与否,王晓杜认为,还需要进行科学验证。

王晓杜告知记者,H7N9病毒,主要的抗原基由于H和N,其中H有16种,N有9种,病毒可以有多种排列组合方式,产生随机重配,专家称H7N9传染源或为正在长江口休息候鸟,产生新的病毒,并且这类病毒在进化进程中,极易产生变异。

此前H7N9这类病毒在鸟类身上很少见,所以其致病性也没有人做过深入研究。“我之前在浙江鸟类身上就没有见过H7N9。”王晓杜说,“比较常见的是H9N2、H5N1和H7N7,特别是后两种病毒,在家禽身上具有高致病性,但是目前没有这几类病毒的报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