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近日发表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1项新研究显示,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中,近8成是重症病例,表现出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症状。
同期另外一项研究则表明,H7N9病毒1直在禽类中进化重组,如产生与哺乳动物的混合感染,有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流行。
来自浙江大学的李兰娟教授和广州医科大学的钟南山教授等人当天报告说,他们对截至5月10日的11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中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病程进行了分析,发现需要在重症病房接受医治的病例占76.6%。不过不排除有较多的感染者由于症状不严重而没有被检测到。1
不但重症比例高,H7N9患者病死率也高。在此项研究中,患者从病发到死亡的中位数为14天,病死率为27.0%。另外,与H5N1禽流感患者1样,固执性低氧血症是H7N9患者的主要死因。
住院病例中,年龄散布不均。与H5N1禽流感患者和甲型H1N1流感患者年龄中位数不到30岁相比,H7N9患者年龄中位数为61岁,42,中国科学家研究称H7N9患者重症病例近八成.3%的病例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这可能与退休的老年人更常去活禽市场采购因此接触病毒机会更大有关,也多是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出现严重症状的缘由。
H7N9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甲流和H5N1重症患者大体类似,包括发热和咳嗽等。H7N9患者并没有明显的喉痛和流涕等症状,这1点与罹患其他类型禽流感的病例相同。另外,H7N9患者在得病5天内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可显著减少其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几率。
在同期发表的1篇通讯文章中,来自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汪华教授等人对在活禽市场工作的1名45岁女性患者进行了研究。汪华表示,H7N9病毒有多个起源,通过对几个关键功能氨基酸位点的分析发现,其对人的易感性和致病性均较其他禽流感高,且1直在禽类中不断进化重组。如果产生与其他哺乳动物(如猪)的感染或人的混合感染,中国科学家研究称H7N9患者重症病例近八成,使其获得人类流感的部分基因,或许就会适应人类,从而引发更大范围的流行,乃至世界性大流行。
汪华还指出,这类病毒很有多是从2级批发市场传给活禽零售市场,然后再传给人。进1步研究H7N9病毒在禽类中的进化和在活禽市场的传播方式,将有助控制人类感染。
相关新闻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