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在其官网上公布了1项最新研究:国内专业研究禽流感病毒的陈化兰科研团队发现,H7N9病毒在侵入人体后产生突变,可能通过飞沫高效传播,对H7N9病毒的防控仍不能掉以轻心,存在人间大流行的风险。
H7N9病毒在人体内产生基因突变
释疑
1
为什么各地终止应急响应后,北京又发现H7N9确诊病例?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副所长、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这个病毒不会自动消失。大量生物特点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仍在自然界活动,对人类仍构成重大要挟,对H7N9延续的周密监测和研究,才能让人类具有抵抗这类新型重组病毒的足够能力。
陈化兰是国内专门从事禽流感研究的专家,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这项研究是由陈化兰科研团队进行的系统检测。
今年,H7N9病毒或可通过飞沫传播 存在人间大流行风险,我国内地的H7N9禽流感疫情已致使百余人感染,而病毒能否在人与人之间产生传播1直是1个焦点问题。陈化兰团队通过全基因序列比较发现,从禽体和从人体中分离的H7N9病毒基因组高度同源,且所有病毒都具有结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受体的能力,这正是H7N9易感染人的主要缘由。
而在利用家禽和小鼠测试H7N9病毒的致病能力时发现,禽体内分离的H7N9病毒对鸡、鸭和小鼠无致病性,但从人体内分离的H7N9病毒可引发小鼠严重病发,体重降落超30%,乃至死亡,“这表明,人体H7N9分离株在人体复制进程中产生了基因突变”,因此变得致病力强。
研究表明“人际间可能高效传播”
科研团队还利用雪貂测试了两株禽体H7N9分离病毒和3株人体H7N9分离病毒的传播能力,对呼吸道飞沫传播测试发现,其中1株禽体分离病毒和所有3株人体分离病毒在雪貂中都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且1株人体分离病毒传播效力最高。说明人体的H7N9病毒可经飞沫在雪貂中高效传播。
官网上显示,陈化兰指出,H7N9病毒对禽类的无致病性,可以使它在禽类中存在而不容易被发现,增加了H7N9病毒感染给人并产生更多基因突变的机会,从而可能使H7N9病毒获得在人与人之间的高效传播能力。为此,呼吁全球对H7N9病毒的防控绝不能掉以轻心,H7N9病毒或可通过飞沫传播 存在人间大流行风险,应密切监测自然界特别是人群中H7N9病毒的变异,以有效禁止H7N9流感病毒在人间大流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昨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实验室研究不同等于流行病,但这个研究是对今后禽流感防控提出的1个注意和警钟。
2
既然H7N9不曾离开,为什么只在北京被发现?
中国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冯子健:对1个新病毒的追踪,对医疗机构来讲,需要病例的临床诊断、医治、样本搜集、报告各环节都做好,构成1个完全的链条,H7N9病毒或可通过飞沫传播 存在人间大流行风险。目前全国各地、不同医疗机构,对上述各环节的认识和技术掌控水平,都是不同的;对H7N9的警惕性也各不相同。比如,北京最新确诊的这个病例,在河北已病发,但直到前往北京朝阳医院救治时才被发现。朝阳医院的医务人员对流感样病例的警惕性高,医院本身也具有针对流感病毒的检测能力,H7N9病毒或可通过飞沫传播 存在人间大流行风险,所以很快鉴别出了H7N9感染者。
3
如果H7N9延续发现病例,国家是不是需要规范各医疗机构的监测?
冯子健:中国疾控中心会通过技术支持,要求各地市疾控中心、各级医疗机构加强对不明缘由肺炎及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和检测。目前,各地市疾控中心均具有针对H7N9的检测能力和检测试剂,很多医疗机构的实验室也具有检测能力。
4
H7N9是不是可能被纳入法定沾染病报告序列?
冯子健:目前还在论证中。1种新发沾染病是不是纳入国家法定报告病种,需要斟酌多种因素。比如,要求对1种临床表现特点尚不明确,不容易辨认的病种纳入法定报告,会大大增加医疗机构的报告压力和相干实验室的检测压力。H7N9疫情目前仍处于散发、偶发状态,病例不多,临床表现和致病机制还有待进1步明确。
5
疫苗是不是有望在今年秋冬研制成功?
舒跃龙: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谁宣布H7N9疫苗研制成功的进展。H7N9疫苗的研制已非常紧急了。
相关新闻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