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早些时候在中国首次发现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引发广泛关注。中外研究人员最新发现,H7N9病毒极可能是由不同的病毒在家鸡体内通过基因重组而生成,同时产生的“副产品”是此前未了解的H7N7病毒。
香港大学研究人员与英美两国同行在21日的新1期《自然》杂志网络版上报告了这项发现。研究人员搜集了来自鸡、鸭、鹅等家禽及野鸟的口咽、消化道等部位的样本,对从中分离的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此确认H7N9病毒中各基因成分的来源,和病毒在各种禽鸟体内进化的路径。
这项研究的领导者之1、香港大学研究人员朱华晨介绍,分析结果显示,家鸭首先从野鸟那里感染类似病毒,病毒在家鸭体内初步重组后再感染给家鸡,H7N9研究发现“副产品病毒”H7N7,与鸡群中原本的H9N2病毒像洗牌1样进行基因重组,终究在家鸡体内产生了H7N9病毒。
研究显示,H7N9病毒主要存在于家鸡的口咽和呼吸道等部位,极可能是从这些部位传播给了人类。研究人员说,H7N9研究发现“副产品病毒”H7N7,上述发现揭露了H7N9病毒的源头和传播方式,有助于切断传播链和防控H7N9疫情。
研究还发现,在生成H7N9病毒的基因重组进程中,还产生了前所未知的H7N7病毒。动物实验显示,H7N7病毒对雪貂有感染和致病能力。雪貂在感染呼吸道病毒方面的机制与人类类似,常作为测试病毒的动物模型。研究人员因此认为,H7N7极可能也具有感染人的能力,应警惕其威胁。
研究人员强调,从H7N9病毒和H7N7病毒的进化途径来看,家鸭和家鸡会在病毒产生、传播的进程中相互作用,这说明,不同物种在饲养、繁殖、运输、销售进程中比较好分隔开,H7N9研究发现“副产品病毒”H7N7,避免病毒跨物种传播及重组生成新型病毒,H7N9研究发现“副产品病毒”H7N7。
相关新闻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