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年轻人猝死增多 猝死九成因为冠心病!

2017-04-13 15:42:35 来源:
分享:

猝死:事发突然,鬼门关上拉人

俗语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很多人认为,只有中老年人材会猝死,其实并不是如此。事实上,现在猝死的年轻人愈来愈多。

我第1次单独履行急救任务,是调入北京急救中心工作不久,抢救1个年轻的小伙子。当时,年轻人猝死很少见,你想啊,他才30多岁。所以,那次猝死急救的经历,我1直记得很清楚。

那是6月下旬的1个清晨,天刚刚亮,我接到调度的指令出车了。到1个胡同口,接应救护车的人上了车,他边指引着道路边对我说:“我看够戗,人已没气儿了。”

通过介绍,我了解到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天早上5点多钟,家属起来解手时,发现自己的丈夫不在床上,走到外屋1看,人在地上躺着,怎样叫也叫不醒,因而赶快跑到院子里高声呼唤4周的邻居。邻居赶快打了急救电话。

我快步上前,蹲下检查患者。当时,患者已意识丧失,面色、嘴唇青紫,呼吸、脉搏和心音也没有了,身体已冰冷,身体的低垂部位(人在平躺时挨着地板的部位)已出现了暗红色的尸斑,4肢所有的关节都已不能屈伸。这意味着死亡时间最少也有1到两个小时了,救不了了。

家属放声大哭,周围的邻居大家你1句我1句地议论着,向我介绍了情况,我才知道,这个外表强健的小伙子平时又能吃又能睡,又吸烟又饮酒,力气大,脾气也大,夜里睡觉鼾声如雷,邻居在院子里都能听到他的鼾声。听他们说,小伙子的父母都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他母亲前几年患脑血栓,至今生活不能自理,他父亲去年曾因急性心肌梗死在阜外医院抢救,差点儿死喽。

根据大家提供的情况,我推测那个小伙子多半是心源性猝死,由于他家里有血汗管病病史,在这类情况下,即便平时看起来很健康,也要特别注意血汗管病和猝死的产生。

那天我们返回急救站的时候,太阳已很高了,司机热得满头大汗,我却感得手脚冰冷,而且心里更凉,特别难受。那个小伙子的死虽然和我没有关系,但当时我自己也30多岁,和他是同龄人,突然间感遭到了生命的脆弱。

从事急救工作30多年来,这类猝死事件每天都在产生,很多是2310岁的年轻人,特别是最近10年,由于工作压力大,年轻人猝死比起我刚到北京急救中心那会儿,真是多太多了,中老年人猝死的情况就更多了。

那末,究竟甚么是猝死呢?

猝死,仅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突然死亡的意思,是指“貌似健康或病情基本稳定的患者在病发后6小时内,产生突然、意外、自然的死亡”。其中,心源性猝死约占80%以上,在病发后1小时内就死亡。

“病发后6小时内”是我国的规定,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规定相同,其他国家或地区还有规定为12小时、24小时的。时间不是绝对的,仅作为参考。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先生从上午开始病发,感到后背疼痛,直到下午6点多死亡,时间早超过6小时了,更不用说1小时了,但他仍然是心源性猝死,而我们业内的人都认可这类判断,并没有为此而争辩。

临床上,猝死可分为两大类,即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所谓心源性猝死,也称为心脏性猝死,指由于心脏缘由致使患者突然死亡。患者之前可能得了心脏病,也可能并没有心脏病史,但从病发到死亡可在1小时内瞬间毙命,这类患者在所有猝死患者中所占比例最大。

1般来讲,引发心源性猝死的心脏疾病有两类,1类是冠心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致使猝死的第1缘由,占猝死总数的80%—90%;另外一类是除冠心病之外的各种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瓣膜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先天性与取得性Q-T综合征、Brugaba综合征……

所谓非心源性猝死,也称非心脏性猝死,指患者因心脏之外的缘由致使的突然死亡,占全部猝死的10%—20%。

我常说:“猝死是对人类和医学的疯狂挑战。”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常常就在数分钟以内,这就要求急救人员要及时到达现场,快速准确地进行判断和施救。抢救猝死患者,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医学原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