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今年的主题为“科学干预、公道医治、同等发展”。笔者特此访问了江门市第3人民医院心理科医生朱锦烨,了解自闭症儿童的病症,探讨家庭、社会、政府应如何关注自闭症儿童等问题。
医治效果越早越好
自闭症是1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病,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异常、兴趣狭窄和呆板重复等。如跟父母不密切,语言发育比较慢,1岁半以后还不会说话,爸妈拥抱时没有反应,对某些东西特别迷恋或无端发出怪叫、玩玩具时只是简单罗列的呆板行动等。
朱锦烨说:“很多家长由于缺少这方面的意识,没有发现孩子的异常,常常拖到很久才来检查。”她在门诊接到的年龄最大的患儿有9岁的,孩子不说话,在妈妈眼中就是1个“调皮蛋”,却没想过是自闭症,“很多孩子是在上幼儿园后,老师发现与其他孩子不同,然后叫家长带来医院检查才发现的。”
目前,世界范围内并未研究出自闭症得病缘由,难以提早干预,只能在孩子诞生以后,自闭症越早干预越好 父母的作用不可替代,根据孩子的言行来进行判断。朱医生提示说,如果孩子是得了自闭症的,在婴幼儿期的某些言行、神态可以表现出来,例如不和他人进行眼神交换,辨认不出父母的声音,父母逗他没有反应,5个月左右的孩子不发出交换的咿呀声,说话前很少配合手势,喜欢独处,拿着某样东西重复1个动作等。“自闭症孩子发现最早是在1⑵岁时,自闭症越早干预越好 父母的作用不可替代,之前要到3岁才可以确诊,现在3岁之前也能够,3⑹岁是比较好的医治时期,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父母的作用不可替换
自闭症患儿又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有着常人进不去的世界,需要身边的人不断呼唤,才会做出1点反应。在这个进程中,陪伴在他们身边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要打开通往自闭症孩子心里的门,父母的作用是不可替换的,特别是母亲。
朱锦烨介绍说,自闭症患儿没有单独的药物可以治愈,只能靠康复训练。“自闭症患儿的父母都非常辛苦,1个孩子1旦被确诊为自闭症,父母只能1人工作,1人照顾孩子,前者1般是爸爸,后者1般是妈妈,患儿做康复治疗的费用较高,全部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会比较重,自闭症越早干预越好 父母的作用不可替代,同时还可能面临来自社会不理解的声音,因此心理压力也比较大”。
她还建议,家长要调解心态,积极提升自己,学习培训技能,在平常生活中结合实际场景时刻对孩子进行培训,这样效果更好。同时,父母要多渠道寻求其他帮助,如家庭、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帮助。
目前干预手段不够科学
据悉,我国已确诊孤独症得病人数在160万以上,未确诊人数应当在500万以上,而救治人数却不足这个数字的1/10。虽然相干部门也展开了1些工作,但由于干预手段不够规范和科学,患儿难以接受好的治疗。据了解,目前江门规范的机构比较少,正规的公办机构只有妇幼保健院和残联,其他全部都是私人机构,资源非常有限,难以提供更好的培训服务。
朱锦烨每月都会接诊几个自闭症儿童,多的时候达10几个,1年下来有100多个孩子,还不包括1些到其他医院检查的患儿。在她接诊的患儿中,有些患儿的家长乃至认为自闭症的孩子让自己“丢了脸面”,不敢带孩子出门,怕他人质疑。她建议,相干部门要加强对自闭症的宣扬,多投入资金建设规范的培训机构,为患儿提供更好的康复训练,另外一方面,有自闭症孩子的家庭负担很重,也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自闭症孩子的投入,多做1些公益宣扬和提供政策上的扶持,构成社会共同关注的局面。另外,她希望社会对这些孩子和父母多点宽容和帮助。
相干
为响应“世界自闭症日”公益宣扬活动,呼吁人们关爱自闭症患儿及其家庭,江门市第3人民医院将于当天在江门市蓬江区白沙街道迦南社区举行自闭症宣扬月活动。届时将展开自闭症知识讲座、专家现场免费咨询、沙盘治疗和游戏医治现场展现、公益项目—“关注自闭症孩子的母亲”宣扬等活动。
相关新闻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