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主任医师、科主任、肝胆病区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国肿瘤临床》等杂志编委。1995年取得协和医科大学腹部肿瘤外科学博士学位,从事肝胆胰、胃肠、乳腺癌等外科20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原发性肝癌、肝脏转移瘤。
丙型肝炎更容易产生癌变
新京报:肝癌的病发有何趋势?
吴健雄:肝癌是1种多发肿瘤,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每一年世界范围内肝癌的病发人数在74.8万左右,其中接近55%的病人在中国。
肝癌可由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转变而来。我们已采取了肝炎病毒疫苗注射等措施,对下降肝癌病发率有1定效果。但由于病毒的变异速度较快及存在免疫逃逸,而且随着丙型肝炎的出现(致癌率更高),肝癌的病发率居高不下,专家:世界超半数肝癌病人在中国。
新京报:丙型肝炎是如何影响肝癌病发率的?
吴健雄:丙型肝炎之所以更可怕,是由于乙型肝炎从慢性肝炎到肝硬化乃至致癌有1定的进程,可能从几年到几10年不等,但丙型肝炎常常在并未出现明显肝硬化的情况下便已发展为肝癌。
新京报:哪些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吴健雄:肝癌病发人群中,专家:世界超半数肝癌病人在中国,性别、年龄是两个重要因素。从性别来看,男性高于女性,但目前还没有发现明确的缘由。从年龄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本身的代谢、细胞老化及遭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细胞产生突变的可能性也增大。总的来讲,4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存在肝炎病毒感染史的(5年以上)为肝癌高危人群。
另外,肝脏是人体的解毒代谢器官,本身得了肝炎的人,如果有饮酒习惯,可说是火上浇油。
B超仍为主要筛查方式
新京报:目前的技术手段下,能否尽早发现肝癌?
吴健雄:临床中主要还是依托影象学,但这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早期筛查。就筛查方式而言,以CT为例,之前对1公分以下的肿瘤是很难发现的,但现在结合1些化学检测方法等,对0,专家:世界超半数肝癌病人在中国.5公分乃至更小的肿瘤细胞都可以发现。
在肝癌的筛查方式中,目前仍以B超及血液检查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为主要的检查方式。B超检查对人体并没有明显侵害,也不会产生辐射等,在实际操作中比较灵活。但B超对癌症的筛查存在医生个体差异。如果医生水平有限,可能屡次B超都没法筛查出病变。
肝脏发现肿瘤后,如果通过分析发现并非原发,那就要斟酌转移癌的可能。现在PET-CT可以对全身进行筛查,也不会给患者造成任何痛苦。但PET-CT其实不适合反复进行,过量使用带来的辐射反而会损伤患者身体。
手术仍为早期患者理想医治方式
新京报:肝癌确诊后,应如何选择合适的医治方式?
吴健雄:癌症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既要讲求个体化医治,也要重视综合医治。目前全球公认的是,手术治疗对肝癌来说是最有效的。如果病人病发在中早期,而且本身肝脏背景较好,就能够推敲外科手术医治。对晚期患者,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医治更有针对性,能够定位病变位点进行医治,专家:世界超半数肝癌病人在中国,同时也不会对正常细胞造成太多侵害。但对晚期癌症病人的临床疗效并没有想象中效果明显。而对已进行手术根治的高风险复发患者,根据术后的病理反应,靶向药物医治对避免转移更成心义。
相关新闻
相关问答